EMI术语解释
TNC股份有限公司的EMI技术实力与解决方案介绍
·引导屏蔽(Guide Shield)
指包含放大器输入电路的屏蔽结构。
·去耦网络(Decoupling Network)
指用于切断两个电路能量传导的电气网络。
·敏感度(Susceptibility)
指元器件、设备或系统容易因电磁干扰波而性能劣化的程度,敏感度高表示电磁抗扰能力(Immunity)不足。
·密封垫(Gasket)
是用于阻止电磁波或外部环境侵入接缝部位的橡胶垫,有实用型、屏蔽型或复合型等形式。
·耦合路径(Coupling Path)
指特定电磁能量来源将能量(全部或部分)传导至其他电路或设备的通道。
·耦合夹(Coupling Clamp)
一种不直接连接被测电路,却能将干扰信号以公共方式耦合到电路中的装置,具有指定形状和特性。
·耦合平面(Coupling Plane)
为模拟静电放电至被测设备附近物体而设置的放电金属板。
·耦合网络(Coupling Network)
指为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而构建的电气网络。
·鬼影干扰(Ghost)
指电视信号因建筑物等反射导致画面接收错位而产生的干扰影像。
·谐波(Harmonic)
在周期性物理量的傅里叶级数中,超过基波(第一项)的更高次频率成分;基本成分称为基波。
·共阻抗耦合噪声(Common Impedance Coupling Noise)
指两个不同电路的电流通过共同阻抗时所引发的噪声。
瞬态现象(Transient)指在预定时间长度下,两个连续稳态周期间发生的快速短时间变化。
·宽频带EMI(Board-Band EMI)
指在频率谱上跨多个倍频程或频段迁移的电磁干扰,其频谱成分彼此接近。
·接地参考面(Ground Reference Plane)
指用作被测设备、测试设备以及辅助装置的公共电压参考点的金属板,也称为地基参考面。
·接地回路(Ground Loop)
指通过信号线、地线或地面形成的电流回路。该回路会因电磁场影响而产生公共电压,甚至在没有导电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因寄生电容而形成。
·接地(Ground)
是电路、设备、系统中作为公共电位参考点的部分。通常为防止电击风险而连接到地面。
·近场区(Near Field Region)
指静电场、静磁场、感应电磁场逐步过渡到平面波区域的过程。近场区中的波阻抗取决于发射源,例如:棒状天线波阻抗高,环形天线波阻抗低,距离越远越趋近于平面波的377欧姆。同时,在发射源附近的电场强度随距离平方或三次方递减,远距离成为随距离递减的平面波区
·性能下降(Degradation)
在抗扰度测试中,性能下降是指被测设备在操作性能方面出现了不良变化,但不一定表示故障或致命性损坏。
·空气放电法(Air Discharge Method)
是将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放电电极慢慢靠近被测设备,并通过火花(电弧放电)方式进行放电的测试方法。
·内部抗扰度(Interal Immunity)
指设备、装置及系统在标准输入端或天线端面对电磁干扰波时,依然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内部噪声(Inner Noise)
包括电阻器的热噪声、半导体的散粒噪声等固有噪声,以及因电流与电压变化而产生的设备内部噪声。
·差模噪声(Normal Mode Noise)
指发生在电源线或信号端子间的噪声。因信号电压和噪声电压串联作用于负载,所以也称为横向电压噪声或差模噪声。
·噪声裕量(Noise Margin)
在数字电路中,为防止因外部噪声而误操作,规定可容忍的噪声大小。通常定义为元件输出电平与输入门限电平之间的差值,又称工作余量。
·噪声切断变压器(Noise Cut Transformer)
一种用于电源的高性能隔离变压器,通过双层屏蔽和隔离结构减少初级与次级间的静电耦合,同时采用特殊铁芯抑制电磁耦合,可屏蔽共模与差模的高频噪声。
·串扰(Cross-talk)
指信号因电磁感应泄露至其他电路的现象。因首先在电话传输中被应用,故称为“串扰”。
·双极天线(Dipole Antenna)
指从电气中心点分开的半波长天线,用于连接发射器。
·频带宽度(Frequency Band)
指在频率响应下降 3dB 时的上下频率范围。
·防静电材料(Antistatic Material)
表面电导率在 10~10/m 范围内,能防止静电积聚的材料。
·分贝(Decibels)
分贝是功率比的对数值乘以10;而对于电压或电流比,则是对数值乘以20。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单位换算中,通常以1V/m或1A/m为0dB,例如120dB表示1V/m的场强。
·导电涂料(Ductive Coating)
一种用于涂覆在塑料等机壳上以降低设备内部电磁辐射的低电阻涂料。其由银、铜、镍、碳等导电填料分散于粘结剂中组成。碳系材料也可用于增强防静电衰减性能。
·导电塑料(Electro Conductive Plastics)
混合金属或碳等导电填料的塑料,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外壳的电磁屏蔽与防静电对策。
·电源瞬断(Dropout)
由于短时停电而造成的数赫兹范围内的周期性中断或短路现象。
·去耦电路(Decoupling Circuits)
用于防止测试过程中由同一电源供电的其他设备受到干扰能量影响的电路,也称为去耦网络或背滤波器。
·差模电压(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
指在一对导体之间产生的电压。也被称为普通模式、线间模式、正常模式、横向模式、平衡模式、对称模式等。
·随机噪声(Random Noise)
时间和振幅不可预测的噪声,如热噪声和散粒噪声是典型例子。
·电平(Level)
对于功率或电磁场这类物理量,以规定方式测定的特定时间内的平均值或加权值。
·纹波含量(Ripple Content)
指从脉动量中去除直流分量后得到的物理量。
·脉动(Pulsating)
平均值不为零的周期性物理信号。
·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
一种放置在地板或地板模拟板上,以模拟双极天线辐射图形的天线。
·迷你电源母线(Mini Bus)
在高速逻辑电路中,为稳定供电而设计的低特性阻抗电源线路,两面分别作为电源供给面和回路面,中间夹有绝缘材料。
·压敏电阻(Varistor)
对施加电压具有非线性响应的半导体器件,用于吸收浪涌电压。
·双锥天线(Biconical Antenna)
具有双锥形网状结构的双极天线,是宽频带传输线,适用于25~200MHz的辐射测量与能量优化。在1GHz以下也常使用对数周期天线或对数螺旋天线。
·反射损耗(Reflection Loss)
EMI领域中指由于电磁场与金属屏障之间阻抗不匹配导致的能量反射损耗,是屏蔽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
发射包含传导与辐射两种形式,辐射发射是指除传导外的信号或干扰波的传播。尽管电波法令中称为“辐射”,但一般仍使用“发射”一词。
·平衡-不平衡变换器(Balun)
将平衡电压转换为不平衡电压或反之的装置。
·母线(Bus)
在功能单元之间传输信息或能量的公共导体或线路。
·突发脉冲(Burst)
在规定时间间隔内重复出现的一系列脉冲信号。
·传输阻抗(Transfer Impedance)
衡量电缆屏蔽性能的指标,是表面电流与耦合电压的比值,单位为欧姆/米。
·平行条形线(Parallel Stripline)
为免疫测试而设计的电磁波发生器,由两块平行板构成的传输线。
·连接(Bond)
两个金属部件间的暂时或永久性低阻抗连接。
·寄生电容(Stray Capacity)
当线路长度不可忽略时,电压或电流在电路各部分出现不均匀变化,电路特性分布不一致,此类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上升时间(Rise Time)
脉冲信号从规定的下限值上升到上限值所需的时间,通常定义为从峰值的10%至90%的时间。
·互调(Intermodulation)
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设备或传输介质中,多个输入频谱成分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形成干扰。
·电压下陷(Sag)
电源突然发生电压下降的现象。
·选择性(Selectivity)
接收器区分所需信号与不需要信号的能力或性能指标。
·屏蔽(Screen)
用于限制特定区域电磁场侵入的金属材料。
·条形传输线(Stripline)
由两块平行板构成的终端传输线,传播TEM模式电磁波,用于产生标准测试电磁场的传输电路。
·尖脉冲(Spike)
持续时间短、方向单一的脉冲信号。
·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
专用于测量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幅度-频率数据的特殊接收器。
·频谱(Spectrum)
将电磁波按波长分解后形成的图形,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场强或能量等级。
·虚假响应(Spurious Radiation)
指电子设备通过输入端口对设计接收频段之外的能量所产生的响应。
·杂散响应(Spurious Response)
电磁设备对输入端以外频段能量的非预期响应。
·系统内干扰(Inter-system Interference)
指由系统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波导致的干扰现象。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在规定条件下测量的信号电平与噪声电平的比值。
·屏蔽室(Shield Room)
为了与外部电磁环境隔离而特别设计的房间或金属围板,用于防止外部电磁波影响设备性能,以及内部电磁波向外干扰。
·屏蔽效果(Shield Effectiveness)
指无限大金属板的电磁屏蔽能力,理论上采用经典的Gelkroth模型:屏蔽效果 = 反射损耗 + 吸收损耗 + 多次反射的校正值。
·场地衰减(Site Attenuation)
测量电磁设备辐射发射的场地,其频率衰减特性须控制在规定值内,以避免测量误差,称为场地衰减量。
·浪涌(Surge)
持续数秒的电压、电流或功率的瞬时过渡波。
·天线因子(Antenna Factor)
使用天线测量辐射噪声时,用电场强度除以接收电压得出的系数,受有效长度匹配与传输损耗影响。
·天线(Antenna)
将信号源的无线功率辐射到空气中,或接收电磁波并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弹性体(Elastomer)
指具有较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连续波(Continuous Wave)
稳定的连续发射的电磁波信号,通过调制或间断传输信息。
·音频整流(Audio Rectification)
高频信号超出器件(如晶体管、IC)响应带宽时,由于非线性特性产生解调效应,影响输出,亦称为音频检波。
·开放场地(Open Site)
用于测量设备辐射发射的场地,必须为平坦空地,周围无反射结构。
·外部抗扰度(External Immunity)
指设备通过标准输入端或天线接收到干扰波后仍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伞型指令(Umbrella Directive)
欧盟对电气/电子产品提出统一的辐射与抗扰性要求的综合性法规,被称为伞型指令。
·远场区(Far Field Region)
指距离发射源足够远,电磁波以平面波形式传播的区域。电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波阻抗趋近377欧姆。
·感应电磁场(Induction Field)
存在于近场区域的主导电场或磁场。
·抗扰度(Immunity)
设备、系统或电路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IEC标准采用“Immunity”,美方也使用“Susceptibility”表示其反面。
·发射(Emission)
指通过辐射或传导方式从设备传播的电磁能。
·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
来源于人为装置的噪声,如广播雷达波、发动机点火干扰、电机、开关、荧光灯、焊接设备及电脑等产生的多种噪声。
·人工手(Artificial Hand)
模拟人手在携带电气设备与地面之间的阻抗状态的电气网络。
·人工电源网络(Artificial Mains Network)
插入被测设备电源线路的电路网络,在规定频率范围内提供标准负载阻抗并隔离电源干扰。
·非相干噪声(Incoherent Noise)
邻近频率中,幅值与相位不连续的宽带噪声,其电压与带宽平方根成比例,如放电管或电晕放电噪声。
·接口端口(Interface Port)
用于电子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连接点,如接头或连接器。
·阈值(Threshold Level)
数字电路中判断信号高低的参考电平,如TTL逻辑电路约为400mV。
·脉冲(Impulse)
持续时间极短的电子脉冲,数学上具无限振幅、极短持续时间及有限面积。
·磁屏蔽(Magnetic Shield)
通过磁性材料集中磁场,防止磁场干扰其他区域。
·自然噪声(Natural Noise)
由宇宙、地球物理或气象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噪声,例如雷电和银河系噪声。
·噪声端子电压(Mains Terminal Interface Voltage)
通过电源线外部传输的干扰波所形成的电压,须用LISN测量,称为噪声端子电压。
·电器用品取缔法(Electrical Application Voltage)
是日本邮政省于1960年颁布的法律,旨在防止因电气用品引发的触电、火灾等危险及电子干扰的发生。
·传导发射(Conducted Emission)
指通过导体传播的电子能量,可为正常或异常信号。异常的情况称为传导干扰。
·传输阻抗(Transfer Impedance)
是指屏蔽回路中两个指定点间的电压与流经规定横截面的电流之比。在IEC标准中,定义为外部导体表面单位长度的纵向电压与线路内电流的比值。传输阻抗越大,电磁泄漏与串扰越严重,外部场耦合也越大。
·电流探头(Current Probe)
是一种无需断开导线或影响相关电路阻抗即可测量其电流的装置。
·电压下陷(Voltage Dip)
指电力系统中某一地点电压突然下降,并在几周期或几秒后恢复的现象。
·电压不平衡(Voltage Unbalance)
指多相系统中任意两个相位之间的电压有效值或相位角不一致的状态。
·电压浪涌(Voltage Surge)
指单线或单电路中传播的瞬时电压,其特点是电压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
·电源线滤波器(Power Line Filter)
用于去除电源线中的差模与共模噪声,常用于抑制设备的传导发射并提升传导抗扰度。
·电源滤波器(Power Filter)
用于清除电源线路中的传导噪声,通常由LC元件组成,为低通滤波器。有独立外壳型、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单板型,以及嵌入电源入口的插座型等。
·电磁场强度(Field Strength)
用于远场电磁场的测量。只要测量电场或磁场的一方,另一方可通过波阻抗377转换得出。近场区域则需分别测量电场与磁场。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是由电荷振荡引起的电场与磁场所形成的辐射能量,通常称为无线电波。
·电波无回室(Anechoic Chamber)
在屏蔽室的内壁贴上电波吸收材料,用于抑制外部电波进入和内部辐射源反射的测量室。也称电波无响室,有利于排除环境影响,简化测量过程。
·电波吸收体(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
是一种将电磁能量转化为其他能量而不发生反射的材料。电波无回室中常用金字塔型、铁氧体瓷砖型或复合型吸收体。
·隔离变压器(Isolation Transformer)
用于将两个电路之间进行电气隔离。当作为电源使用时,可以切断接地回路。
·静电放电发生器(ESD Simulator)
是用于进行ESD(静电放电)测试的模拟器。
·换流凹陷(Commutation Notch)
指由于变流器整流作用而产生的交流周期内极短时间的电压变化。
·扫频(Sweep)
指在某一频率范围内连续改变频率的过程。
·准峰值检波(Quasi-peak Detection)
EMI测量中常用的检波方式之一,考虑信号的重复性与持续性,用于评估电磁波的影响。
·峰值检波(Peak-Value Detection)
与准峰值检波不同,此方法不具时间常数,直接检测噪声峰值,常用于MIL规范中点火装置的噪声测量。
·共模噪声(Common-Mode Noise)
指在传输线两导线上以相同相位传播的噪声。与差模噪声相对应,可转化为差模噪声并成为输入端的干扰电压。
·共模扼流圈(Common-Mode Choke)
在一个磁芯上缠绕两个方向相反的线圈,使电流相互抵消,用于阻断共模噪声。
·电晕(Corona)
指因高压作用导致导体周围空气发生电离的现象。
·相干噪声(Coherent Noise)
指邻近频率成分的振幅与相位具有明确关系的宽带噪声,其电压与频带宽度成正比。典型例子包括时钟信号与雷达引起的噪声。
·交叉调制(Cross Modulation)
一个发射器的能量导致另一个接收器中的信号产生调制的现象。
·时钟信号(Clock Signal)
在数字电路中用于控制门电路开关与信号传输的脉冲序列。通常由晶体振荡器生成并分频得到。
·脉冲噪声(Click)
指在规定测量方法下,持续时间不超过规定值的电磁干扰信号。
·测试场地(Test Site)
指满足规定条件、能正确测量被测设备辐射电磁场的场地。
·收发器(Transceiver)
指收发功能集成于一个外壳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瞬态(Transient)
指两个稳态之间发生的非周期性、短时的正向或负向变化。
·波阻抗(Wave Impedance)
电场与磁场的比值称为波阻抗Z。
·脉冲(Pulse)
指物理量在极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之后迅速恢复原始值。
·铁氧体珠(Ferrite Beads)
是将导线穿过圆柱状铁氧体磁芯,用于衰减导线中的高频成分。
·极化(Polarization)
用于描述辐射电磁场的矢量方向的术语。
·平均值检波(Average Detect)
一种检波方法,输出电压表示输入信号调制包络的平均值,常用于窄带信号测量。近年用于区分混合宽带与窄带噪声,与准峰值检波方式配合使用。
·平面波(Plane Wave)
电磁波形成平行波面时称为平面波,理论上由无限波源产生。
·平衡线(Balanced Line)
指两个导体对地电压幅值相同、极性相反,且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传输线。
·表面电阻(Surface Resistance)
指方形板单位面积间的电阻值,理论上与面积大小无关,又称片电阻或面积电阻。
·集肤效应(Skin Effect)
电流在导体中趋向流经表层的现象,频率越高越明显。
·傅里叶包络(Fourier Envelope)
时间域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或级数在频率域中的包络线。
·闪烁(Flicker)
指因光强或光谱分布随时间变化而引发视觉不稳定感的现象。
·滤波器(Filter)
用于通过所需频率能量并阻断EMI的电路,具有低通、高通、带通等特性。
·窄带EMI(Narrow-Band EMI)
指发射频谱带宽小于EMI接收器或频谱分析仪带宽的电磁干扰。
·交调制(Cross Modulation)
在非线性设备或传输介质中,多个输入频率互相作用,产生频率和频率之和或差的新成分,并形成干扰的现象。
·哨声波(Whitter Wave)
指雷击产生的低频电磁波沿地磁线传播至对半球,再反射回地表。可在信号线上诱导出类似哨声的音调。
·吸收夹法(Absorbing Clamp Method)
使用由铁氧体环组成的吸收夹固定在电源线上,简便地测量设备辐射的最大干扰功率,无需使用天线。